在环卫市场化初期,市场似乎永远也做不完,全国各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无穷无尽,地方政府也很有钱,热衷于在环卫保洁、垃圾处置、垃圾分类、厕所改造等这些“身边小事”上投资,而环卫的特点就是只要肯投入,效果立竿见影,或许只要短短一年时间就可以改变一个城市的面貌,从而得到市民和媒体的广泛好评,政绩也是水涨船高!
那堪称是环卫市场化的黄金时代,“扫地如扫钱”,曾有老牌环卫公司的老板如是说!
但现在,情况变了!
变卷了,变得越来越卷了!!
为什么这么卷?
道理其实很简单。
第一,付费者有限。
之所以叫“付费者”,而不叫“消费者”,原因是这样的:
我搬一箱钱去4s店买辆宝马,我就是4s店和宝马的消费者;我用花呗在便利店买瓶农夫山泉,我就是超市和农夫山泉的消费者。所以,那个付费享受服务的人,就是消费者。
但环卫服务有很大不同。
在国内,环卫服务的直接付费者是政府,但享受环卫服务的却是所有社会大众。
当然,理论上也可以这样理解:政府作为社会大众的代表,向全社会收取税费,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环卫服务费支付给环卫公司,环卫公司再向社会提供环卫服务。
在逻辑上这当然可以自洽,但结果却造成了付费者和消费者的分离!环卫公司作为服务方并不需要向社会大众这些消费者负责,只需向唯一的付费者负责即可。
相应的,环卫企业拓展市场也无须跟社会大众打交道,只需要处理好政府关系。拿到项目后,来考核作业质量的也是各层级的行政机构或其代表,而最终的消费者即使有意见也别指望能通过拨打12315消费者热线来解决问题。
因此,在国内,政府是环卫行业的唯一付费者,稳居金字塔顶端。
所以,我说“付费者有限”肯定是没问题的,这唯一的付费者当然就成为了环卫行业最稀缺的资源,大量环卫公司都在奋力争抢,能不卷吗?
反过来说,如果潜在的付费者是无限多的,例如如果能够把14亿人的环卫服务需求转化为某种消费能力,那这个市场可以容纳的环卫公司可能会更多,市场容量会更大,同时也不需要去卷。
这不是天方夜谭,如果你去研究一下国外环卫上市公司的报表,例如北美的WM,它是体量全球前三的环卫企业,它的付费者中既有政府,也有大量的工商业用户、社区自治机构,甚至居民。付费者同时也是消费者,这就形成了一套与国内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。
相关文章:年入204亿美元的环卫企业,员工人均待遇合人民币55万元/年
第二,企业能力都差不多。
如果你的能力特别突出,能遥遥领先于行业第二、第三……,那你不需要去卷,没人能够威胁到你。但问题是大家都差不多,所以就会卷。
在环卫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环卫公司其实并不少,但能够在运营管理、在盈利模式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的,迄今仍没有一个!
当然,这也跟“付费者唯一”有很大关联,因为目标客户单一,客户需求和考核方式高度同质化,使得企业完全没有创新空间。任企业不管怎么干、干多久,都是“你能我能他也能”,永远无法把自身提升到一个更高层级,永远无法与友商拉开档次,唯有通过堆砌项目数量、中标金额来比拼高下。
很大程度上,这其实也是一种稀缺,是环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稀缺,缺在创新,更缺在品牌。
在这种状态下,岂能不卷?
“乏利时代”,更需要培育核心竞争力
然而,不管是对于企业,还是对于个人,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,那就只能努力去适应环境。
有一天,当笔者端坐在马桶上时,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这个词——“乏利时代”,乏不是乏力的乏,而是匮乏的乏,来形容当下这个越来越难赚钱的时代。
曾有人提到“微利时代”,但那是因为竞争充分,谁也没法把价格提上去,利润率虽低,但仍可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。但“乏利时代”不同,环卫市场几乎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竞争,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比拼的是关系和资源,只能靠卷!而且已经卷到可怕,例如环卫服务费可以打到5折,一吨渗沥液最高限价可以低至28元,买设备要先用五年后再付款……,加上政府缺钱不断拖欠服务费,可能你再怎么努力也很难保证有一个合理的利润率,这已经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,而是如何生存的问题。
这不仅是一个“乏利”的时代,也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代,企业更需要培养核心竞争力,更需要耐性!
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,所谓核心竞争力,所谓独特竞争优势,都是卷出来的,尤其要先从自己卷起!
例如侨银,几年前他们提出了“城市大管家”,把环卫服务升格为“城市服务”,进而演进出“@城市”理念,把环卫,把垃圾分类、园林养护,甚至房屋租赁、党建、停车等服务全部囊括在内。当时有很多老环卫人不理解,说这些不是环卫的业务,但谁说炒鸡蛋在放葱花的同时不能加点西红柿呢?这其实就是创新,就是对传统环卫业务的延伸和转型。
同样的,最近满国康洁提出了环卫服务、垃圾分类、再生资源“三网融合”模式,把一个个的环卫工人、一座座的垃圾分类收集点变成了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的“毛细血管”,把城乡各处的废弃物收集到末端的大型分拣中心,实现了从垃圾到再生资源的低成本收集和高值化回收利用,让只能“伸手要钱”的环卫服务,初步具备了一些“造血能力”。
以上种种,都是环卫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,试图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的方式,只有抢先一步,让“我干了,你没干”,才有可能打造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。
然而,环卫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之所以难,还难在不是“你想干,你就能干”,还要看付费者的意愿,还要看付费者有没有这个需求,这是决定企业“能够干什么,能否干下去”的根本因素。
所以,你需要给付费者“洗脑”(非贬义!),去引导他们做出决策,同时也需要有耐性,要把自身作为一个品牌去树立,让付费者在耳濡目染中认识到你,而不是像某些房地产开发商那样,把公司当做“快消品”,用完即弃!
(来源:环卫科技网)